Leo Lo
沉浸式體驗場所的浪潮
配合科技與藝術,近年中外都開始流行把傳統房地產開發成為一些沉浸式體驗(Immersive Experience)場所。就如,開業不久的北京SKP-S商場,利用新穎的場館設計與獨特的構思,輔以科技特效,成功打造出“火星計畫”主題商業廣場,顛覆了大家對傳統購物的印象。

至於日本的TeamLab,最近也進駐了澳門。他們是由一群跨界別的藝術以及科技工作者組成,透過光影科技,裝置藝術等,為到訪者帶來未來空間的超感官沉浸式娛樂。至於美國的Meow Wolf更獲“權力遊戲” 的原作者佐治馬田背書加持投資,把美國新墨西哥州聖特菲(Santa Fe)的一個棄置保齡球場翻新,配合當地一眾藝術家,變成一個有趣的沉浸式娛樂場館。他們吸引了每年125萬人次的付費到訪者,創造了3,600萬美元的年收入。
沉浸式體驗場所,一種新興商業和文娛地產概念。所謂“沉浸式”,是指“利用人的感官體驗和認知體驗,營造氛圍讓參與者享受某種狀態。意圖在於讓用戶順利集中註意力,執行預期行為,並利用用戶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來引導其產生某些情感與體驗”。
當今在中國內地,沉浸式浪潮已經湧入到商業地產的領域。從按照某一藝術主題打造而成的購物街區,到以科技為核心設計的創意場景購物商場,甚至早年北京更有把經典的電玩遊戲融入地產,以一個小主題遊樂園形式去經營,不難看出傳統商業零售地產正努力轉型革新,力求在電商衝擊與多變的消費者需求中尋得發展機遇。

對於實體的購物商場來說,吸引消費者線下消費的動力已不再是單純的餐飲、娛樂和購物等基礎性的消費服務,而是能夠給消費者們從視覺、嗅覺、觸覺、味覺與聽覺帶來全方位的感官刺激,如安全感、舒適感、尊重感等。如何設計出一個能令消費者真正沉浸其中,與周圍環境產生共鳴,激發消費慾望的沉浸式場景則至關重要。
筆者認為,沉浸式體驗場所要成功必須具備精準定位。比如,對於現在新型的消費主力“00後”,他們正處於20歲階段,大多仍為學生,無太大的經濟壓力,那麽這部分的消費群體則更加追求娛樂性與社交性。因此,沉浸式體驗場所的運營者需要挖掘出這些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與偏好,利用沉浸式設計調動他們的消費慾望。
此外,當今線下的消費者們已不再只是“買家”的身份,他們更是消費宣傳的創造者們。如果沉浸式體驗能為消費者們帶來印象深刻的體驗,那麽這些消費者將會成為免費的場所宣傳大使,通過社交媒體分享,為場所帶來多重疊加的積極宣傳效果。
因此,筆者認為沈浸式體驗型的商場,以及文娛康體場所在未來將會百花齊放,瞭解消費群體,適當運用科技,藝術,創新去設計個性化的沉浸式體驗場所,帶動生活風格,激活線下消費,同時間也透過沉浸式場所的科技裝置,捕捉群眾的偏好習慣數據,反饋零售消費等相關行業的決策者,這些,都將會成為增加商業及文娛地產投資回報的一個獨步單方。
關於作者:盧銘恩先生是一位測量師出身的創業家。他創辦的房地產區塊鏈公司 (PropBLK) 專注於區塊鏈在房地產業的應用。他是房地產科技業的領航者,與歐美的房地產科技公司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,並在亞洲成立Asia PropTech,作為首個房地產科技業的生態系。
房地產科技協會乃致力推廣房地產科技(即應用於房地產的科技)的非牟利機構,由一班對科技及房地產界充滿熱情的專業人士於2019年成立。房地產科技協會是連接個人、初創公司、企業及機構的平台並通過教育、增加合作、促進發展為房地產科技創建更好的生態環境。房地產科技協會旨在成爲融匯房地產及科技的橋樑。按此解了更多關於房地產科技協會